网上科普有关“苏州光芒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苏州光芒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看了金庸先生的书,我也很失落!?
金庸小说中食物常识的漏洞?
1、?玉米?
《笑傲江湖》第2回:“那农妇从屋中出来,拿着四枝煮熟的玉米棒子,交在他手里。”?
《神雕侠侣》第6回:“他(杨过)自幼闯荡江湖,找东西吃的本事着实了得,四下张望,见西边山坡上长着一大片玉米,于是过去摘了五根棒子。玉米尚未成熟,但已可食得。”?
《碧血剑》第1回:“老婆婆拿出几个玉米饼来飨客,烧了一壶热水给他们喝。张朝唐吃了一个玉米饼。”?
玉米本非中国土产,这是常识。玉米原产美洲,1494年哥伦布从美洲回来后才传入欧洲,辗转传入中国的时间最早估计也在16世纪中期(现在最早的记载是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甘肃《平凉府志》,当时叫“番麦”)。?
如果林平之真的能在福建内地山区吃到“煮熟的玉米棒子”,那估计最早也应该在1577年(福建这一年开始有种植玉米)了。不过《笑傲江湖》的年代背景不确定,书中充满了这类似是而非的历史背景特征。《碧血剑》中张朝唐能在广东一带吃到玉米饼还是有可能的,不过这也要建立在一个不太可靠的假设上:即该老婆婆是当地的农村模范带头人,居然有引种这么新奇的外国品种,而张朝唐居然也知道这是玉米饼。?
然而杨过想要在陕西的山坡上找到一片玉米地,那至少要等上三四百年才有可能——不过金庸大笔一挥,就一口气空运给杨过五根玉米棒子之多!当然,他不只是对杨过这么好,下面我们还会看到,他对杨过的爷爷也是这么慷慨:?
2、?花生、蚕豆、南瓜?
《射雕英雄传》第1回:“(曲三)慢慢烫了两壶黄酒,摆出一碟蚕豆、一碟咸花生,一碟豆腐干,另有三个切开的咸蛋。”?“杨铁心见一壶酒已喝完了,又要了一壶,三人只是痛骂秦桧。那跛子又端上一碟蚕豆、一碟花生。”“两人有时也仍去小酒店对饮几壶,那跛子曲三仍是烫上酒来,端来蚕豆、花生等下酒之物。”?
《天龙八部》20回:“(萧峰)只见地下放着不少熟肉、炒米、枣子、花生、鱼干之类干粮,更妙的是居然另有一大坛酒。”?
《笑傲江湖》第1回:萨老头道:“是,是!爷们要下酒,先用些牛肉、蚕豆、花生。”?
《笑傲江湖》第2回:“茶博士泡了壶茶,端上一碟南瓜子、一碟蚕豆。”?
《笑傲江湖》第25回:“(令狐冲)端起酒碗,又是一饮而尽,小店之中无下酒物,随手抓起几粒咸水花生,抛入口中。”?
这里把蚕豆、花生、南瓜子写成寻常的下酒物,但这三种作物却和玉米一样,都是中国本土所无而很迟才由国外传入的。?蚕豆大概在元朝时才由波斯传入中国(参考研究这方面的权威著作:[美]劳费尔《中国伊朗编》“豌豆和蚕豆”条),到明朝时才普遍种植。?
花生、南瓜则是美洲植物,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以后才开始在旧大陆传播。花生传入中国的时间比蚕豆迟得多,大约1530年代传入中国,由沿海传入内陆地区的速度很慢,直到乾隆末年花生仍然是稀见的筵席食品(参见何炳棣《明初以降人口及其相关问题》第8章“土地利用和粮食生产”中关于美洲作物在中国传播的内容。)。?
在《笑傲江湖》中,在内陆城市武汉花生也被描写成极普通的下酒物,甚至更内陆的武当山居民也知道(第26回,武当派弟子假装老农,嘲笑令狐冲是“瓜子花生”),这种情况决不会早于1700年。?
《射雕英雄传》中,公元1199年临安乡下的一个穷村破店,曲三居然能够摆出波斯和美洲的进口食品(蚕豆、花生),郭、杨二位大侠对这样惊世骇俗、连当时大宋皇帝也没见过的新奇食物,居然毫不在意,按理他们至少要揪住曲三大喝一声:“兀那跛子,你哪来的进口食品?这零售价卖多少?”不过考虑到跛子曲三是桃花岛高足,见识武功均属一流,他比哥伦布更早到过美洲也没什么好希奇的。?
甚至可能还有比曲三更早到过美洲的:北宋时的契丹族英雄萧远山也给儿子萧峰捎带了若干花生作为下酒之物。萧峰在《天龙八部》里是个不折不扣的食肉动物,点菜动辄就是切几斤牛肉羊肉之类的。萧远山留下花生这样珍贵的稀罕外国食品,显然深有寓意。我中国人比哥伦布更早到达美洲在此有多一条证据。?
3、?西瓜?
《射雕英雄传》第23回:“(黄蓉)到村中去买了一担西瓜。”?
《笑傲江湖》第5回:“(仪琳)走出二里有余,果见数亩瓜田,累累的生满了西瓜。”?
“西瓜”一词本非汉语,而源自女真语(参《汉语外来词词典》),该种植物本来也非中国所有,而出产于西亚,在五代北宋时引入西域,后又由金国引种到南宋,不过西瓜的普遍种植大致要等到清乾隆年间回疆平定之后,也就是陈家洛那个年代(参考[美]劳费尔《中国伊朗编》“西瓜”条)。?
在黄蓉那个年代,西瓜也算是引种不多年的进口时令水果,她居然一口气买了一担,虽然女孩子爱吃水果,但也算出手阔绰,亏她能在牛家村口买得到。24回黄蓉将西瓜顶在头上,沙通天等一见“一条青一条绿的圆球”,都吓跑了,想必鬼门龙王见识虽广,也不知道这就是传说中的西瓜。?
《笑傲江湖》第5回这一段描写的盛夏之夜场景,衡山县也有普通的农村也有“数亩瓜田”,那已经类似于清朝乾隆年间的景象了。?
4、?人参?
《天龙八部》第26回:“匆匆数月,冬尽春来,阿紫每日以人参为粮。”?
《天龙八部》故事中,阿紫在长白山保命的三大法宝是人参、熊胆、虎骨。萧峰也正是由人提醒,在想起人参有效果,并因此前往长白山——可见人参保命、人参最佳产地在长白山等观念已经很深入人心,连萧峰这样的读书不多的人也都知道。《射雕英雄传》里的梁子翁,原本也是关外的参客,既然已经出现参客这样的职业,可见此物为当时所重。?
但在历史上,人参长期以来却并无这样的地位。隋朝还一度视为妖草,唐时只当作茶叶一样的时尚饮品,宋人也只将之看做干果一样的送礼之物,并不认为它有什么药效。认为人参包治百病、长白山人参为最上品等观念,都直到明朝后期才兴起(见易华《人参崇拜》一文)。?
《连城诀》中也有提到丁典把关外的人参运送到汉口做买卖,《侠客行》中关东四大门派的高三娘子家有良马、参场无数,这些人参贸易已达到产业化的景象,大略都是清朝的事情了。?
5、?辣椒?
《天龙八部》第11回:“自此一路向东,又行了二十余日,段誉听着途人的口音,渐觉清雅绵软,菜肴中也没了辣椒。”?
《连城诀》第1回:“那少女(戚芳)十七八岁年纪……脸上红得象屋檐下挂着的一串串红辣椒。”?
以上两处,显然金庸认为云南、贵州四川、湖南一带食物都嗜好辣椒,但辣椒却也和玉米、花生、南瓜、烟草等一样,是美洲农产品,传入中国的年代也在明末时期。中国传统的辛香料不是辣椒,而主要是花椒。并且辣椒最早也只是作为观赏植物,放进菜肴中的时间更迟,史料记载贵州、湖南一带最早开始吃辣椒的时间在清乾隆年间,而普遍开始吃辣椒更迟至道光以后。(参蓝勇《中国辛辣文化与辣椒革命》,〈南方周末〉2002-1-24)?
所以段誉在一路东下时,不是菜肴里“也没了辣椒”,而是可能从来就没吃到过辣椒,除非鸠摩智带着他去了一趟美洲又回来了。不过鉴于段誉后来在苏州燕子坞也喝到了600年后才出现的碧螺春茶,这样时光倒流的事情也未必不能有二。?
6、?苹果?
《倚天屠龙记》第16回:“(张无忌)在矮树上摘了几枚不知名的果子,拿在手里,已闻到一阵甜香,咬了一口,更是鲜美绝伦,桃子无此爽脆,苹果无此香甜,而梨子则逊其三分滑腻。”?
金庸这里并未说这种果子是苹果,但实际上张无忌甚至不可能将苹果拿来比较。因为苹果传入中国在元朝末年,当时只有在宫廷才可享用,他当时一个衣衫褴褛的少年不可能吃过,而“苹果”这一名称,更是直到明朝才出现。?
梁羽生在《冰川天女传》第1回中有写到陈天宇“劈果救佳人”,劈开的是一个金色苹果,不过此时已在乾隆年间,没有历史问题的风险了。?
还有更失落的,改天再说吧!?
补充一下:仁兄提及的《名剑江湖》乃伪古龙作品。《名剑风流》和《飘香剑雨》是古龙先生的早期作品,古龙先生1960年开始创作武侠小说,建议你去看他1967年之后的作品,大多数都比早期的精彩数倍!?
古龙先生和梁羽生先生仙逝后我更失落......?
今天回答你的主题:说实话,凤歌的作品的确不错,但要和金庸先生一较长短,目前似乎有点勉强!希望以后能看到他更多也更优秀的作品!在我看来,目前能和金庸一较长短的武侠小说只有仙逝的古龙先生和梁羽生先生的!目前能称得上武侠大师或宗师的也非他们三人莫属!他们究竟有哪些长短来比较呢
1.作品内容:?
金庸、梁羽生的武侠小说多注重历史环境表现,依附历史,从此展开下去,演述出一连串虚构的故事。但从摄用历史材料来看,两人又有明显差别;梁羽生是虚构人物和事件,置入历史背景中,以此来强化历史氛围。金庸则直接取来历史人物和事件敷衍成武侠小说,其历史人物、事件,金庸写来煞有介事,常能以假乱真。两者都对历史进行了再认识、再评价,从作品含有的历史厚度而论,金庸比梁羽生更高一层,其写作技巧也高明得多。古龙的小说则根本抛开历史背景,不受任何拘束,而凭感性笔触,直探现实人生。古龙的小说不是注重于对历史的反思、回顾,而是着重在对?现实人生的感受,现代人的情感、观念,使古龙武侠小说意境开阔、深沉。?
2.人物的主流倾向:?
梁羽生武侠小说中的人物道德色彩浓烈,正邪严格区分,人物的社会内涵丰富,但人物性格单一,有概念化、公式化?的缺陷。金庸武侠小说人物性格复杂,具有一种反传统精神,小说人物亦正、亦邪,危步于道德的悬索之上而能不失其坠,具有“一半是野兽,一半是天使”的复杂、矛盾性格,而人物思想性格的复杂、矛盾又是奠基在生活本身?的复杂、矛盾之上,这样,人性的发掘就有了深刻而广泛的社会意义。古龙小说最注重的是人性的体验,他常用细腻的笔去描写人物微妙而复杂的情感,常用生与死、幸福与痛苦这样尖锐对立的矛盾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高贵独立的人格,以此来揭示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真谛。在古龙小说中,多写变态人格,追求外化怪异人物性格的刻画,其作品主人公大多怪涎、神秘、孤僻、行事固执,自尊心强、又是性情中人,多情种子。这种情况可能与古?龙的身世、心境、经历有关。?
3.小说情节:?
古龙武侠小说和梁羽生、金庸小说有明显不同。三位大师都善于编织故事,他们的小说情节都十分曲折,构置巧妙,悬念层出不穷,伏线射出千里,环环相扣,此呼彼应。粱羽生武侠小说情节前工后拙、?开篇十分吸引人,以后的情节则渐趋平淡,显得有点才气不足。金庸武侠小说恰恰相反,往往开局平平,随着情节的展开,人物纷纷涌现,情节盘根错节,主干巍峨,枝叶繁茂,宏大缜密的构思,诡异莫测的布局、奇迹联翩、回环波动,摄魂夺魄,回肠荡气。金庸的才思如同一炉火,小说情节犹如炉?火上的一壶水,火越烧越旺,水越来越滚。古龙武侠小说的情节又不相同,他的小说从头至尾都跳动着最强的音符,情节奇中有奇,巧中含巧,偶然中有着必然,事事不可料,事事又得宜,计中套计,真中套假,假中存真,真?真假假,变幻莫测。小说情节的发展根本无法预料,惊险频出,令人喘不过气来,而全书的缜密无隙又让人口服心折。古龙先生的中后期武侠小说的情节营构的确堪称一绝。?
4.小说武功描写:?
梁、金、古三大家也有各自的风格。粱羽生武侠小说中的“武功”,虚幻中写实性很强,一招一式,清清楚楚,细腻而又逼真,紧张激烈,夸节有致。梁羽生的“武功”也具备道德倾向性,有正派武功,也有邪派武功;正派武功力道柔和,象征着善良、仁慈、既利于攻敌防卫,又有益于修心养性.而邪派武功则非常霸道,歹毒残忍,意味着邪恶,如修罗阴煞功、雷神掌、毒掌等。正派武功循序渐进,发展缓慢,但根基扎实,邪派武功进展神速,却容易走火入魔,贻害终身。凡此种种,造成了梁羽生“武功”的既精彩又单调。比起梁羽生来,金庸的“武功”更令人神往。金庸将武功描写与中华民族的文学艺术和传统文化精神融合在一起,琴棋书画,九宫八卦,医道、用毒,皆可化为绝世神功,并将中国传统的儒、释、道精神作为“武功”的最高境界。金庸还着力描写人物练功的艰难历程和坚韧性格,并有声有色、恰如其分地描述出主人公因祸得福、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必然寓于偶然之中的哲理意境,使金庸“武功”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金庸“武功”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诙谐有趣,在激烈的打斗中插入笑料,令人捧腹。古龙的“武功”风格与众不同,他是以“怪招”取胜的。他的“武功”?重精神不重招式,如《边城刀声》中写叶开的“飞刀”绝技,“天上地下从来也没有人知道他的‘飞刀’在哪里,也没有人知道刀是怎么发出来的。刀未出手前,谁也想象不到它的速度和力量……刀一定在它应该在的地方!……天上地下,你绝对找不到任何人能代替它。若不能了解他那种伟大的精神,就绝不能发出那种足以惊天动地的刀!飞刀!飞刀还未在手,可是刀的精神已在!那并不是杀气,但却比杀气更令人胆怯。”这里所写的“飞刀”,已不是一种纯粹的武功,而是一种高尚人格,伟大的精神,即叶开师傅李寻欢那种“仁慈、博爱”的精神,它表明的是“正义必定战胜邪恶”!古龙的“武功”又强调“攻心为上”,举凡人物的性情、情绪、脾气、衣饰、环境,乃至肌肉的颤动、松紧等,都会对武功的发挥产生影啊,而高手决战是不容有丝毫错误的,“他们的心情,他们的神态,他们站着的姿势,都是绝对完美的。”在这种情境中,“武功”已不需套路,一招之间,生死立判。古龙?的“武功”还表现出一种境界,一禅的境界。它以彻心见性为宗旨。对敌手的体察靠的是忘我和物我合一的境界。因为只有忘我才能消除认识的局限性,才能迅速而准确地体察敌手武功的弱点。这种忘我境界是一种经过长期?训练后所达到的随心所欲的自如状态,在这种忘我状态中,战斗者已成为“无意识的人”,心中已不存在作为观察者的“我”,有的只是手中的武器和对面的敌人;在这种状态中,身剑合一,战斗者则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武功的威力,一击之下,毁灭敌手。正因为古龙“武功”有这些“怪招”,所以他“武功”的风格别具特色:无招无式,简短有力,重在精神,一击见效。?
5.语言、技巧:?
梁羽生小说的语言文采飞扬,字里行间透出浓郁的书卷气。故事中又常常用诗词歌赋、民歌俗语点缀其间,以创造优美的意境、气氛,烘托人物的内心世界。他的小说技法以传统继承为主,多用章回小说的形式铺张故事,叙事中有着明显的说书人的口气,表现出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金庸才如大海,浩瀚奔腾,文笔俊爽、潇洒、诙谐逗趣而又富于变化,他的小说既有诗情画意,柔绮委婉的境,又如西方小说直探人生、命运的真谛。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地吸收西方小说的创作技巧,中西结合,使小说结构既精巧,繁复,又谨严、完整。古龙小说的语言句式短,句法多变,简洁、俐落、洒脱。文章随意挥洒,虎虎有生气,叙事力避平铺直叙,行文多跳跃抖动,情节惊险蹊跷而又不违情悖理,辟境造意,刻意求新。如果说梁羽生是恪守典雅,不失武林大家风度的话,那么金庸就是博采百家,融合中西技法,既典雅古朴、慷慨多气,又诙谐幽默、妙语解颐,挥洒肆纵,多样统一地开创了一代武林新风,是“武坛”的绝顶人物!至于古龙,则是大胆恣肆、不守成规,逞才摛藻,笑傲“江湖”,力求新颖变化而又意蕴深遂的武林怪杰。?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希望凤歌等后起之秀更上一层楼!让我们拭目以待!让我们不再失落!?
--最后,向封笔的金庸先生以及仙逝的古龙先生、梁羽生先生致敬!?
呵呵,我来帮可爱的刀庸仁兄上传金庸先生评论古龙先生的亲笔字迹图。
今天再来分析一下金庸和古龙的比较:
通常来说,就这个问题进行分析的多是古龙的拥护者,因为在大部分人看来,古龙比金庸要差一些,古龙的拥护者觉得不服气,才要分析讨论一番。?
要讨论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楚四件事情,即使这四件事情和古金的比较并没有直接的关系。这里之所以说古金而不说通用的金古,是为了公平起见,因为按照拼音顺序、笔划顺序“古”都在“金”的前面。?
第一件事情是,在古龙最鼎盛的时期,七十年代初期,金庸封笔,古龙以“接班人”的身份出任金庸之后的《明报》武侠撰稿人,此时,他心中对金庸是很崇拜的,并没有以为自己在武侠作品上达到了金庸的地步。?
那是1972年,金庸的最后一部作品《鹿鼎记》在《明报》的连载即将结束,就写信给古龙,希望他能给《明报》写武侠小说连载,使之不至于出现空白。根据古龙的朋友于东楼对武侠作品评论家陈墨所说,古龙接信时他正好在场。那时古龙名头正盛,来函很多,也细看不过来,他漫不经心地让于东楼将信拆开,看看到底是哪个“家伙”从香港来信给他。结果是金庸的约稿信,古龙看了之后,难以置信,澡也不洗了,“光着身子躺在椅子上,半天不说一句话”。?
这段叙述十分有趣,出自于东楼之手,应该可信,之后古龙即开始为明报撰写《陆小凤系列》这个作品,作品很成功,也很精彩,尤其是前面的三部。即使是古龙的坚定拥护者也大都承认,古龙在写作《陆小凤系列》之前,已经进入了创作上最辉煌的时期。这实际上意味着,按照古龙自己的观点,金庸是前辈,他自己与前辈还有某种差距。同时,金庸对于古龙,也表示了很大程度的认可文章来源:http://fjfcw.net/。?
以上陈述,还要结合另外一个事实来考虑,古龙是一个专业的武侠小说作家,他是靠写武侠谋生吃饭的,而武侠创作,对金庸来说,还只是一个副业性的工作。?
第二件事情是,现在看到的金庸的作品,是经过了十分精细的修改和琢磨的,而古龙的作品大都是在很短的时间内一气呵成的创作完成的,从来没有修改过。金庸作品整体的精致性,人物的完整性使得其作品的阅读构成了一种完整的体验。而从作品的整体来,古龙作品在创作水平上起伏很大,即使是一部作品里,不同的部分往往也有很大的差异,在文字、情节、人物上有比较大的修改空间。这也就使得古龙作品里一些很精彩的作品和部分受到了影响,形成的是一种残缺的美,不能不影响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对于古龙的作品,假如进行较大的修订话,而这种修改不会伤害作品的本质,是能够使作品在文学界获得较大的重视的。毕竟,古龙对于现代创作技法的应用,比起金庸是要多一些的。然而,这样的修订,只能是一种假设了,在很多方面来看,包括创作上,古龙是独一无二的,找不到人给他修订作品了。?
第三件事情是,在七十年代的时候,古龙的名气之高,并非完全是他作品本身的影响,而是受到武侠**的巨大推动,正如现在金庸的盛名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武侠连续剧的推动。这实际上也是由于他们作品的自身区别所决定的。?
古龙的作品,人物的现代意识较强,个性突出,故事情节比较紧凑,节奏明快而有悬念,篇幅不长而有系列性,很容易改编成**。古龙自己也做过编导等职务,代表作之一的《萧十一郎》甚至是先有剧本,后才改编的小说,他的其它作品,也有一些借鉴西方**的表现手法的。而金庸的作品,比较强调文化背景,人物有比较厚重的继承感,情节跨越的年代较长,用**作品难以表现出特色来,却更适合用连续剧的方式来再现。?
第四件事情是,古金的作品在气质上有着绝大的差别。应该说,他们的作品,在本质上都是传统气质的,这根本不同于黄易的作品,但彼此之间的差别却很大。?
金庸的创作,根植于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即使是从杨过到令狐冲再到韦小宝式的叛逆,也是属于传统理念的内在斗争。在气质上,金庸作品具有中国国花牡丹那种气质,这与中国人的传统审美情趣相一致,对金庸作品的阅读,几乎不需要中国人对近似于自发的观念做任何修正,因此老少皆宜,拥有最广泛的读者群。?
而古龙则完全相反,他实在传统的基础上借鉴西方,借鉴现代文学的手段,但他的作品在本质上其实并没有表现出西方文化的理念来,近乎绝对的男尊女卑观念就是良好的证明。因此,他实际上是两面不讨好的。古龙写出了人性的光辉的一面,也揭示了人性丑恶的一面,写人性的伟大,也写人性的悲哀,总之,往往通过一种叛逆的冲突来形成作品的张力和节奏感。因此,古龙笔下的美,是残缺的,是短暂的,这在气质上有些相似于日本的樱花,古龙自身的创作也是受到日本作家,如吉川英治和柴田炼三郎等人的影响。相应的,古龙作品的读者,就分布在一个比较狭窄的层面,他们身上,也常常能看到那种叛逆式的气质。?
如果搞清楚了以上四件事情,读者就会发现,要对古金作出所有人都以为公正的比较,几乎是完全不可能的。一个比较公平的结论是,按照一般武侠读者的视角,在大部分方面来看,金庸占有优势,但是从创组自身来看,古龙对于后世创作的意义可能更大一些。?
如果用古龙笔下的人物来做一个比较,那么金庸好比沈浪,古龙则是李寻欢;如果借用金庸笔下的人物呢,金庸是郭靖,古龙就是杨过。金庸那种侠者气质更让人敬仰追忆,而古龙的悲剧气氛则给人更大的震撼。
纸上的舞台的关于大师
《重庆森林》,如果记忆是一个罐头,我希望他永远不会过期。提起经典文艺爱情片,脑海里便首先浮现这部剧了。王家卫式叙事风格,多重旁白与视角的建立是这部影片的出彩之处。影片反映的是都市人的生活状态,却不媚俗平庸,用模糊的情节和被大肆渲染的人物情感将这部影片堆砌成了一部文艺的男女杂记,刻写了都市边缘的人群的情感世界。?
《甜蜜蜜》,20年过去了,《甜蜜蜜》仍然是大多数人心中最好的那部文艺爱情片。年轻时的张曼玉和黎明的组合,本身就够吸睛了,两人着实是,往那一站,什么都不说,就已经很美好了。两个在香港漂泊的年轻人,互相取暖,却没有心意相结。人人都是痴男怨女,黎小军在外面拼搏,为了家里的女朋友;李翘陪伴着黎小军,从来未曾忘了他;豹哥从来都清楚李翘心里的那个人是谁,但一如既往地对她好。《甜蜜蜜》并不太甜,里面充盈的是爱情的苦涩。?
《如果爱》,作为一部歌舞片,《如果爱》有一种常看常新的魔力,也被翻拍过很多次,但周迅版本仍然是让人无法忘怀的存在。一段纠结的三角恋,一部在讲述一个**的**,戏中戏的结构让观众有别样的感受。虚实交互,时空的来回穿梭,将一段情感的发芽与生长,茂盛与湮灭完全地呈现,再加上歌曲的氛围,实在是文艺到底。?
《不再让你孤单》,舒淇是一个太适合演女人的女人,她的妩媚多情,对爱的渴望与期待,是从她的眼睛里明明白白透露出的。在影片中,她是一个愿意用自己的一切优势换取利益的女人,她在外人面前游刃有余,在爱情面前却又卑微无助,在漫无目的的感情之旅中,她终于遇到了对的一个人,也似乎选择了爱情的真谛。《不再让你孤单》里的爱情是现实的,但也是梦幻的,如果你是李佩如,或许你的选择会有不同。
AGI会员——2003年
伯德1937年生,德国最重要的设计师之一。在2003年于Halle,2004年于柏林举办怀旧主题展览。他赢得了国家复员方案奖(1983年)、哈莱韩德尔奖(1990)年和萨克森安哈尔特艺术奖(2003年)。他的作品被柏林以及世界各地所收藏。 AGI会员——2000年
1989年,费德勒和华夫和另外三名年轻的设计师创立了Grappa,东德的第一个平面设计小组。1992年费德勒和华夫离开了公司创立了赛恩工作室。他们为许多文化客户进行专业设计,如包豪斯、柏林国家歌剧院、世界文化之家及画廊。 登贝工作室成立于1977年,由Gert Dumbar(AGI会员——1978年)所创立,是目前荷兰最大的设计公司之一,总部在德国法兰克福。所服务的主要客户有苹果电脑、Aegon、壳牌石油、日本TNT电信集团、捷克电信、耐克、德累斯顿银行、丹麦邮政、安联、AT&T、拜尔、里昂信贷、欧 洲中央银行等。
Gert Dumbar以及他所领导的登贝工作室在国内及国际获奖无数,包括D&AD的金奖、红点设计大奖、国际平面设计师大奖、纽约艺术指导俱乐部大奖等等,还包括中国的宁波海报双年展的大奖。
克里斯妥 · 葛司南Christof Gassner
AGI会员——1988年 1966年,在法兰克福成立了个人平面设计工作室 。1993-2006:塞尔美术学院任平面设计教授。
主要奖项: 布尔诺国际平面设计双年赛金奖、权威设计奖(1994年); 慈善图书艺术最美的图书、杂志设计奖; 2007年设计发行邮票《用手来看》获国际红点大奖。 AGI会员——1968年
卡瑞·多米尼克·格斯伯格生于1932年,曾就读于苏黎世装饰艺术学院。1976年以来他为苏黎世歌剧院打造了众多的芭蕾舞套装和整体形象设计以及超过150张的海报。他获得过众多奖项,尤其是1987年芬兰海报双年展获得金奖和银奖、纽约俱乐部戏剧海报金奖和银奖。格斯伯格教授自1997年以来在巴塞尔设计学院授课。
佛瑞德 · 格林蒂乐Frieder Grindler
AGI会员——1976年
佛瑞德·格林蒂乐生于1941年,1964年他完成德国卡塞尔的学业,成为斯图加特南德意志电视台艺术总监。 格林蒂乐1979年成为伍兹堡高等艺术学院视觉传达教授。他曾获得许多奖项,包括拉赫蒂大奖赛获奖、1981年华沙双年展金奖和优异奖、2001年在柏林入选100张最好的海报。他的作品在波兰、芬兰、美国、捷克、法国、德国等世界各地进行展览。 AGI会员——1984年
胜井三雄1931年生,1955年毕业于东京大学教育学系。他涉猎所有平面设计领域,包括为1970年大阪国际博览会、1975年的冲绳海洋博览会以及1985年的筑波科学博览会担任艺术指导。他的作品致力于通过技术的提升新的交流手段。他曾获得JAAC奖、每日工业奖、Kodansha出版文化奖、艺术教育部奖、紫丝带奖,并受到来自国际组织和布尔诺等许多活动的嘉奖,如华沙Brno书籍活动,墨西哥海报双年展,纽约和香港艺术发展局。他目前担任日本平面设计师协会会长、武藏野美术大学的名誉教授、JAGDA总监、东京和纽约艺术指导俱乐部成员。 AGI会员——1988年
乌韦1943年生,于1964年至1968年在杜塞尔多夫的彼得贝伦斯学院学习平面设计专业。他的作品成为了许多重要博物馆收藏的代表作品,比如纽约MoMA、法国国立图书馆、苏黎世设计博物馆以及法国艺术图书馆等。 他是AGI德国区的主席。 AGI会员——1976年
马蒂斯1940年生,1994年担任柏林艺术大学视觉传达系的教授。他的海报设计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他已经在40个不同的国家举办了60场个人海报展。 奖项包括:德国海报博物馆金奖; 国际海报双年展金奖;汉堡国际海报节铜奖年;纽约ADC银奖; 德国海报博物馆三年展金奖; 华沙双年展金奖;纽约州的ADC优异奖;国际海报双年展银奖;国际海报双年展银奖;香港国际海报三年展银牌。 AGI会员——1997年
1978:Ott+Stein平面设计工作室在柏林成立。致力于为文化机构设计海报、产品目录以及字体等。
他们的海报展览包括:DDD画廊(大阪,2002年);艺术和手工艺品博物馆(汉堡,1992和2002年) ;白东建筑画廊(柏林,1997年); 德国海报博物馆(埃森,1995年); 国际设计中心(柏林,1991和1983年)。 AGI成员——1997年
碧波生于1945年,1976毕业于赫尔辛基工艺美术学院,之后成为了一名自由平面设计师,主要从事插图和海报设计。个人工作室成立于1987年。主要的国际奖项:国际平面设计师协会优秀奖、墨西哥IPB一等奖、Lahti IPB二等奖、Rzeszow ITPB一等奖、科罗拉多CIIPE一等奖、斯洛伐克生态海报三年展大奖赛奖、宁波平面设计师海报展铜牌、韩国国际海报双年展铜牌、德国国际海报艺术奖等。 AGI会员——1974年
兰堡生于1938年, 他曾在华沙、肖蒙、拉提、布尔诺、富士山等地的双年展和三年展上赢得了众多金、银奖。在1974到2004年间他在卡塞尔大学和卡尔斯鲁厄国立设计学院担任视觉传达教授,在此期间出版了大量关于他所带项目的书籍。兰堡非常欣慰的是他的许多学生都获得了成功,甚至很多从事了教育。在2004年,做为名誉教授,他买下了1583年建造的坐落于据斯特罗镇的Count von der Lühe公馆并工作和居住在那里,并管理着一个海报美术馆。 AGI会员——1966年
1950年田中一光毕业于京都市立大学美术学院(现京都市立艺术大学)。 1963他开设了他自己的设计工作室。 田中一光曾为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工作,并为1970年的大阪世博会设计日本历史展览馆。他将西方的几何图像和鲜艳色彩融入到传统的日本书法美学。日本所有重要的剧场都会委托他设计海报,被认为是“日本平面设计之父”。 AGI会员——1989年
卓斯乐1947年生,在卢塞恩艺术学院学习平面设计。之后成为巴黎Hollenstein的艺术总监,并于1973年建立了自己的工作室。他的作品被众多重要的设计和海报博物馆收藏: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明尼阿波利斯艺术馆、阿姆斯特丹Stadeljk博物馆、日本大阪海报博物馆、苏黎世海报收藏馆等。 纸上的舞台──国际设计大师表演艺术海报邀请展(苏州)暨2010高峰论坛,欢迎注册
展览时间:2010年10月20日-10月30日
论坛时间:2010年10月21日-10月23日
地点:中国 苏州 国际教育园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美术馆
发起人:纸上的舞台组委会
组织者:
类型:展览/论坛
活动介绍
十四位全球顶级平面设计大师的海报作品首次在中国联袂展览,
展品囊括了各位大师不同阶段的一百多幅经典“表演艺术海报”。
田中一光、岗特·兰堡、尼古拉斯·卓斯乐、卡里·碧波……
这些令我们敬仰的名字,他们的海报原作将与你零距离接触。
展览第一站,北京,国家大剧院盛大开幕,纸上的舞台绽放海报的光芒;
第二站,苏州,美丽江南再度展现世界名作风采,部分大师亲临现场,
国际高峰论坛上将与中国著名设计师共同演讲,分享“美好设计”的观念和思想。
演讲嘉宾阵容:
国外:Kari piippo(卡里·碧波 芬兰)、Christof Gassner(克里斯妥·葛司南 瑞士)、
Nicolaus Ott(尼古拉斯·奥特 德国)、Bernard Stein(伯纳德·斯丁 德国)、
Joost Roozekrans(乔斯特·罗泽克兰斯 荷兰登贝.中国创意总监)
国内:吕敬人、韩家英、毕学锋、朱锷、蒋华
出席嘉宾:
国内:王前、刘义
领票:
1.请先网络注册获得确认,于活动当天在现场领票。领票处在苏州国际教育园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门口(地图)。
2.如果注册未成功,仍可前往现场领取等候券,视现场座位情况酌情加座。
背景:
设计一直在介入城市和公众的生活,设计通过美的形式体现了某种社会功能:提升公众的审美趣味,从而使社会更趋美好。设计无处不在,设计之美影响我们精神生活的品质,指导我们的行为,甚至改善我们的社会状况。我们今天的现实使“美好”成为一种奢谈,甚至,我们不再相信“美好”,但是必须要有一种推动力,让单纯的美重新回到生活之中,我们需要在复杂的现实世界中重建美的信念,当代设计应当承担起这个社会的责任。
今天,我们借助“表演艺术海报”这一专题,希望通过这个展览和论坛呈现出艺术设计之纯粹审美的力量。平面设计就是在平面空间中展开的表演,设计就象一个舞台,上演着设计师的创意、思想和技巧,设计也需要社会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与可供发挥的自由舞台……
纸上的舞台──国际设计大师表演艺术海报邀请展(苏州)暨2010高峰论坛
展览主办:中国传媒大学 国家大剧院
公益支持: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
活动执行: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 艺术设计系
活动承办:中国传媒大学国际大学生创意培养实验区
组委会主席:苏志武 名誉副主席:查德荣、杨玲、王鸿声
活动总策划:吴学夫 执行总监:吴颖
支持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教育部、北京市教委北京高等学校校外人才培养基地、苏州市人民政府、苏州市吴中区人民政府、美国ONE SHOW、美国TONY奖、现代传播集团、朱锷设计事务所
特别支持: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协办媒体:《艺术与设计》杂志、搜狐文化、视觉同盟
关于“苏州光芒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